艺术家介绍
满族,北京市美协会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油画协会理事、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、XXX特殊贡献津贴享有者。
1934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。少年时期开始自学绘画,1950年入军事院校学习通讯,后在***战士文化读物社任美术编辑,开始绘画创作,1955年转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,1960年毕业于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。1984-86年进修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。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,历任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、油画系主任、技法材料工作室主任等职。
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即开始在国内发表作品,油画之外,兼及中国水墨画、文学作品插图以及书法篆刻等形式。1960年因创作素描组画《翻身曲》开始饮誉中国画坛。80年代后多次在国外和台湾举办展览,有大量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海外收藏家典藏。代表作有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、《扎西德勒》、《新年》、《芒康牧民》、《远方的牧场》,《玉树盛装》等等,学术著作有《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三百图》等。
艺术家生平
1934年
十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个满族家庭;
1942年
八岁;入吉林市河南街小学,幼时身弱多病,因偏好而自习描画;
1947年
十三岁;入吉林市工科职业学校电机科;
1948年
十四岁;学校并入吉林省实验中学,活跃于学校美术组;
1950年
十六岁;时逢抗美援朝运动,课余创作两件绘画作品获吉林市美展首奖;当年十一月参军,入哈尔东北军政学校,旋转抚顺***通讯学校通讯参谋训练队,学习军事通訊;
1951年
十七岁;調***司令部通信处从亊文化宣传工作,一度任机关文化教员;
1952年
十八岁;在***报刊发表漫画作品,被调***政治部战士文化读物社任美编,开始专业绘画创作,在军队内部刊物发表连环画、挿啚等大量作品;业余自修髙中课程及美术史论;
1955年
卄一岁;获准转业报考美术学院;侯榜时期间曾在总政《***战士》社美术组协助工作;九月被中央美术学院錄取,是年油画系成立,入油画系五年制本科学习,一、二年级分别由韦启美与李宗津先生任教;
1956年
卄二岁;一年级下乡实习的油画创作《访问》,入选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,获一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;秋入三年级,从师董希文先生;是年被选作美院学生会主席;
1958年
卄四岁;“大跃进”引发教学改革,油画系迁京郊模式口开门办学,在髙年级创设年画、架上画和壁画三个工作室,选入王式廓先生领导的年画工作室学习;当年创作年画风油画《报喜》,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;是年並参加大练钢铁和城市壁画运动等大量社会活动;
1959年
卄五岁;上半年接受革命历史博物馆任务,创作历史画《****青年时代》,赴湖南体验生活与搜集素材共四个月,曾徒步旅行于湘潭、湘阴、岳阳等四县乡村,并于平江县劳动一个月,完成作品藏革命历史博物馆;下半年恢复正规教学,油画系建立教授领导的工作室制,入吴作人工作室后更名苐一画室;学习;从师吴作人与艾中信先生;
1960年
卄六岁;上半年被指派参加首都人民慰问团,由青藏公路入藏半年,参予演出与展览工作,并以工作队员身份在日喀则县扎西坚赞村参加基层民主改革两个月;九月回到北京完成素描组画《翻身曲》,参加北京市美展获好评,曾在《美术》杂志与各大报刊广泛介绍;原作被北京市美协收藏;是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证书,留校任油画系助教兼系秘书工作;是年被吸收为北京市美协会员;十月与蒋采苹结婚;
1961年
卄七岁;《翻身曲》组画扩充为六幅,五月与油画《红曰初升》一起参加中国美术馆《西藏写生画展》;下半年利用进修时间到山西左权山区深入生活并写生四个月;
1962年
卄八岁;于中国美术馆举办《太行油画写生观摩展》;同月在美院举办《西藏速写展》;是年任苐一画室助教,兼任中国美协油画组秘书;夏蒋采苹由山西艺术学院调回中央美院国画系任助教,长女潘缨出生;冬为东北***纪念馆创作到黑龍江伊春林区写生;
1963年
卄九岁;被批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;五月曾率学生再次到左权老区写生;下半年利用进修时间,历时十五天由川藏公路入藏,除在拉萨和山南,中印边界地区及藏北草原写生外,重点在后藏萨迦县马不加乡深入生活并参加基层工作四个多月,前后在西藏仃留近一年时间;
1964年
卅岁;八月被电召囬京,突击完成油画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,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,评为优秀作品,由中国美术馆收藏;九月起中央美院做为文艺界试点,开展“社教”运动,教学与创作中断;
1965年
卅一岁;下半年停课,全院师生到邢台参加“四清”,油画系部分教师由文化部选调到革命博物馆从事历史画创作;十月赴江西瑞金红色老区搜集创作素材和写生,并在兴国县参加基层“四清”工作共三个多月;
1966年
卅二岁;历史画创作由中宣部和革博领导,王式廓任创作组长,近一年时间主要反复学习历史文件和讨论构图;中间为纪念焦裕禄展览创作,曾一度到河南兰考县访问;五月由周扬亲自审查通过历史画创作草图,未及上布绘制,“***”开始,回校参加运动,教学与创作完全中止;
1968年
卅四岁;动乱中长子潘鉞出生;
1970年
卅六岁;美院全体师生下放河北磁县和获鹿县军队农场劳动三年半;干校最后几个月曾为出版社创作年画、宣传画及连环画多种;
1974年
四十岁;恢复“五七艺大”美术学院;任油画进修班教师,率学员在首都钢铁厂开门办学一年;
1975年
四十一岁;上半年进修班转移到河北青县部队办学;下半年为创作年画《太行山上石姑娘》曾到河南辉县与林县写生;年底被派去湖南韶山纪念馆创作历史画一年;
1976年
四十二岁;去湖南萍、醴、浏三县和井冈山写生与搜集素材,完成油画作品《伟大的进军》陈列于韶山纪念馆;
1977年
四十三岁;正式恢复中央美术学院名称与教学体制,任油画系讲师;夏为创作文学作品《女游击队员》插图,曾到河北农村写生,完成一批素描及小幅油画风景画作;79年该插图在全国书籍装祯揷图展中获奖;
1978年
四十四岁;上半年赴浙江绍兴、舟山、雁荡及广东电白渔村写生两个月,归途曾走访寻乌及瑞金等江西老区;参予油画系七八届本科与研究生招生工作;
1979年
四十五岁;完成并展出《百草园》、《水乡晨市》、《南海渔女》等作;
1980年
四十六岁;第三次赴髙原写生,由云南中甸至西藏芒康再折返四川巴塘理塘,历时四个半月
1981年
四十七岁;在中国美术馆举办《潘世勋、朱维民、赵以雄三人联展》,展出藏区肖象写生与主题创作四十余幅;《髙原集会》等三幅由中国美术馆收藏;
1982年
四十八岁;油画创作《理塘牧女》入选“现代中国绘画展”,在巴黎大皇宫展出;
1983年
四十九岁;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、油画系副系主任;年底第四次赴西藏髙原,重访拉萨、日喀则、萨迦及山南等地;
1984年
五十岁;完成《扎西德勒》、《门口》、《画》等作品,后幅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,由北京市美协收藏;十月由文化部选派到巴黎国立髙等美术学院进修;在法国维希市学习法语;
1985年
五十一岁;在巴黎美院扎瓦霍工作室研习绘画,在賔戈斯工作室研究绘画技法与材料;假期游厉荷、比,意和西班牙各大博物馆与现代画廊;作品参加巴黎Bernanos画廊“留学生画家展”、“国际艺术城成员展;
1986年
五十二岁;在巴黎Berneim-Jeune画廊举办《现代中国》五画家联展,展出《水乡晨市》、《抚育》诸作;是年三月回国,完成油画《雅江藏女》参加日本名古屋“中国全土现代油绘展”,《扎西德勒》参加东京“现代中国美术家展”;在鲁迅美术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讲学;
1987年
五十三岁;赴法国参加利尔市Schemes画廊参加《现代中国》画家联展开幕式,归途乘火车漫游德国慕尼黑、法兰克福、卡塞尔、柏林及德累斯顿诸城,及维也那和东欧捷、匈、南三国之名胜与博物馆;下半年主持法国賔戈斯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学活动;九月第五次访问髙原,在大昭、扎西侖布、白居与萨迦诸寺庙考察古代壁画;
1988年
五十四岁;油画《中甸十月》参加北京市“新时代画展”获优秀作品奨;春去广西三江、尨胜等侗族苗族地区写生;夏受邀为***国賔馆作画;秋参加首都画家丝绸之路考察团赴新彊写生,经北彊、南彊到塔什库尔干髙原;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;
1989年
五十五岁;完成《塔吉克舞女》、《莽莽戈壁》等作品,后者获“丝绸之路大展”铜奨;秋受邀至广州美院讲学;
1990年
五十六岁;假期第七次到髙原藏区写生,由四川之甘孜州德格、石渠到青海之玉树与玛多,两月有余;下半年主持法国画家依唯尔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展览与讲学活动;油画《新家》入选土尔其国际双年展,《扎西德勒》参加民族团结书画作品展;出版学术著作《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三百图》三卷本
1991年
五十七岁;到长江上游之防护林区,及九寨沟藏区写生;在四川美术学院讲学;作品《路遇》参加“91中国油画年展”;是年受聘为油画系主任;
1992年
五十八岁;作品《新年》、《萨迦的房子》参加中国美术馆“世纪.中国”展;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展出于美术馆馆藏作品展;油画《路遇》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年展,在香港会展中心展出;年底率《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油画展》访问香港,作品《归牧》与《远方的牧场》展出于香港文化促进中心;
1993年
五十九岁;于新加坡乌节坊展览馆举办个展,展出油画作品《牛圈》等五十五幅;《侗寨小楼》参加“93中国油画年展”;为表彰对文化艺术事业的突出贡献,***授予“政府特殊津贴”;第九次登青藏髙原写生,经花石峡至果洛州之甘德、达日、斑马,归途经甘南之夏河;
1994年
六十岁;油画《在远方的牧场》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;《甘德赶牛人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;《青鬃马》参加首届“民族百花”美展,获金奖;主持俄罗斯著名画家梅尔尼科夫在中央美院的讲学活动;再次赴髙原写生两个月,驱车越巴颜格拉山至青海之称多、玉树牧区,继至果洛州之甘德、大武;
1995年
六十一岁;油画联作《玉树盛装》与《果洛盛装》参加美院教师展,展出于中国美术馆;油画《萨迦小村》参加全国首届风景油画展;在中央美院创建绘画技法材料工作室,任主任;夏第十次赴高原,写生于拉萨,尼木与山南之穷结;后飞赴尼泊尔速写于加德满都,帕坦、博卡拉等地;囬程乘车经樟木口岸过玛珠穆朗峰下过定日、拉孜返拉萨;冬赴俄罗斯访问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与圣彼堡列宾美术学院;作品《新年》参加中央美院教师油画展,展出于俄罗斯艺术科学院;
1996年
六十二岁;《青鬃马》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协会展;夏赴台湾作文化交流访问一个月,写生游历于中横山区、東海岸直至台南髙雄诸名胜;在台北阿波罗大厦举办个展;油画《家在大河源》入选“中国油画肖象百年展”;修订再版《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三百图》单卷本;
1997年
六十三岁;三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“潘世勋蒋采苹台湾写生展”
1998年
六十四岁;二月应波侖亚美术学院及丁氏艺术中心邀请,赴意大利作艺术考察四个月;在弗罗侖萨、锡耶那、乌尔毕诺、罗马、米兰、帕都瓦、威尼斯、那坡里等地饱看文化古迹和博物馆,并出访希腊和法国;夏再訪台湾举办“台湾写生展”于台北音乐堂;游阿里山、玉山,并到澎湖列岛写生;秋受邀在天津美院讲学;
1999年
六十五岁;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再展于中国美术舘馆藏作品展,入编《20世纪中国美术》;夏为文化部教育中心主持油画技法材料进修班教学;年末赴美国旅游两个月;
2000年
六十六岁;在洛杉矶、纽约、华盛顿、费城及弗罗里达等地遍访美术馆;冬参加全国文联采风团赴云南大理、丽江写生;
2001年
六十七岁;春访问日本东京、京都与奈良,参观文化古迹与美术博物馆;四月在中央美院陈列馆举办个展-“纸上写生作品展”,七月油画《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》展出于***艺术精品展;冬油画《大昭寺与唐柳》入选“研究与超越”-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获学术奨;
2002年
六十八岁;油画《来自康巴的小伙子》参加展出于油画回顾展;访问大庆油田;
2003年
六十九岁;油画《台湾太鲁阁峡谷》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;年末与吴长江、潘缨等赴青海之贵南、驻马店藏区进行人象写生月余;
2004年
七十岁;七月再赴青海甘德藏区参加果洛州庆活动,是为第十二次到髙原写生;秋于中央美院陈列馆举办“家族六人联展”展出油画、素描与水墨、书法新作七十幅;油画《祝福》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;
2005年
七十一岁;《芒康牧民》入选“大河上下”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;为***创作油画《波密之春》、中国画《石林》等;十月驱车重访河南辉县,入太行峡谷写生;
2006年
七十二岁;夏赴贵州之凯里采风黔东南州庆及苗、壮各族节日活动;
2007年
七十三岁;二月访问埃及文化古迹;
2008年
七十四岁;一月访问柬甫寨之吴哥古迹,归途再到石林写生;二月到甘南郎木寺藏区写生;九月受邀到云南卢沽湖摩梭族村落写生,后完成作品《在老祖母周围》参加“女儿国美术作品展”,展出于云南省美术馆;同月重访莫斯科与彼得堡两地美术馆;十二月《面向生活-潘世勋速写展》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;
2009年
七十五岁;二月赴意大利罗马、阿西西、拉文纳、阿累佐,锡也那弗罗仑萨等九城市观摩考察文艺复兴前期绘画;三月初赴台湾写生,月中赴厦门参加两岸画家画两岸写生活动;;五月举办《潘世勋速写展》于北方工业大学美术馆;十月参加***新闻办《西藏论坛》画家代表团赴意大利,《新年》等作展出于罗马拉齐奥宫“雪域高原”展,《郎生婚礼》等展出于米兰克拉利奇宫;十一月《髙原盛会》、《红日初升》等十数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“灵感髙原”大展;十二月《翻身曲》组画参加中央美院美术馆素描大展;
获奖荣誉
1994年《青鬃马》参加首届“民族百花”美展,获金奖;
1977年79年该插图在全国书籍装祯揷图展中获奖;
1956年一年级下乡实习的油画创作《访问》,入选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,获一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;
1950年时逢抗美援朝运动,课余创作两件绘画作品获吉林市美展首奖;